(2004-9)

成長環境的提升繫於文化

霍韜晦

自從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勝利之後,無可否認,許多地區的經濟環境改善了,人民生活富裕了,但也同時毫無例外地:孩子們的成長環境惡劣了,儘管學校愈開愈多,但教育工作瀕臨失敗。

根據調查,根據報導(可參看《性情文化》13期報告),香港青少年追逐名牌、迷戀明星、流連娛樂場所、緊貼潮流、瘋狂消費、沾染不良嗜好、放縱本能欲望,可說十分嚴重,不只教師洩氣、社工束手、家長徬徨、當局無計,而且看不到希望,只能眼睜睜看著下一代沉淪。

這是資本主義全球化帶來的災難還是人的志氣喪失?原來人真的是那麼脆弱:在生活的壓力之下,人人都找到了妥協的理由。你只能順應,一切都看巿場需要,很可憐。但有甚麼辦法?人從一出生開始,就被塑造。

誰塑造你?過去是莊嚴的歷史、抗逆的英雄、擔當世運的豪傑、超乎流俗的聖賢,乃至狂放不羈的名士,都有可觀,都能垂之後世而令人不勝嚮往,成為學習的典範。但現在我們有誰?都是沽名釣譽、好利爭權,通過傳媒、廣告,製造許多成功假象;而尤其可憐的,是以財富的多少來定高下,而附者如蛆,不知羞恥。孩子從懂事之前,便已經灌輸他這種成功的價值觀,以為有了金錢,便甚麼都能擁有。於是,一切知識、一切工作、一切技藝,都變成了賺錢以滿足欲望的工具。人生至此,焉可不向低流?

幾千年的文化,原來都是為了追求一個高尚的理想而出現的,儘管艱難,但有它的高度,可以提升人的志氣、人的創造。現代社會卻徹底否認人有此追求,反而肯定人的本能欲望的滿足是神聖權利,誰也不敢批評。這真是一大顛倒。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大顛倒的時代,試問如何教育孩子呢?

教育環境是社會文化造成的,不能只把責任歸咎學校。要孩子有良好的成長環境只有先從文化的內涵下手。唯有提升文化,我們的下一代纔有救。

(原刊《危機與解憂》第128-130頁)

 

回上頁